在汽車改裝中懸掛系統(tǒng)常用的彈簧是圈狀彈簧,原因很簡單:制作容易、性能效率好、價格低。彈簧在物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是為了儲存能量,當我們給彈簧個固定的力時,它就會產(chǎn)生變形。那當我們把力量移開的時候則彈簧會恢復原狀,但彈簧在回彈時震動的幅度會比它原來的長度大,直到有磨擦阻力出現(xiàn)才會減緩彈簧回彈后造成的震動,而減緩彈簧震動的工作通常是由避震器來完成。
市面上的彈簧大都是線性彈簧,就是彈簧受力時它的壓縮變形量是遵循物理學上的“虎克定律”,F=KX:其中F是施力,K是彈力系數(shù)、X是變形量。舉個例子:有線性彈簧受力達到40Kg時會造成1cm的壓縮,之后每增加40Kg的施力會增加1cm的壓縮量。
在傳統(tǒng)彈簧的懸掛系統(tǒng)設計上,彈簧代替車身吸收不平路面和其它施力對輪胎所造成的沖擊,而其它施力包括加速、減速、剎車、轉彎等。在消除震動的過程中要保證輪胎與地面的持續(xù)接觸,而我們改善操控性先考慮的是改善輪胎與地面的接觸。彈簧的功能就是保持汽車的舒適性以及保證輪胎完全與地面接觸,用錯彈簧對行車品質和操控性有不好的影響。
在彈簧是僵硬的情況下懸掛系統(tǒng)就發(fā)揮不了作用。遇到不平的路面時車子會跳起來,輪胎也會隨之離開路面,如果這種情況發(fā)生在加速、剎車、轉彎時,則容易出現(xiàn)“坐底”的情況,也是提前把懸掛的行程耗盡。
假如在過彎時發(fā)生這種情況那么可視為彈簧已無壓縮的空間,車身的重量會產(chǎn)生轉移,如果這臺車有很長的避震行程或許可以避免“坐底”情況的發(fā)生,但車身也會變得很高,而很高的車身意味著車身重心也會變高,車身重心的高低對操控性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假如路面是平坦的,那沒彈簧和懸掛系統(tǒng)什么事了。但如果是崎嶇度大的路面,需要相對軟的彈簧才能保證輪胎與地面的接觸,同時需要增加彈簧的行程。彈簧的硬度選擇是由路面的崎嶇程度來決定的,軟的彈簧的確可以提供相對好的舒適性,經(jīng)過崎嶇的路面時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循跡性。
而在有空氣動力學組件的車上,懸掛系統(tǒng)上軟的彈簧在速度提高的同時車高也會變化,產(chǎn)生低速和高速時不同的操控特性。
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,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。本文稍作改動。
二維碼
聯(lián)系方式
18530710992
在線留言
返回頂部